生完孩子后,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:看着孩子,一脸欢喜;看着自己,一脸嫌弃.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会让妈妈们担心外,还有一些尴尬给妈妈们带来了很多不便,比如产后漏尿、阴道松弛、便秘、性生活疼痛等等.
这些尴尬的症状实际上表明,产后母亲很可能患有盆底功能障碍,这与怀孕和分娩时盆底损伤或盆底功能下降有关.
盆底肌肉、筋膜和韧带共同形成盆底支撑结构,就像"吊床"一样.
它们共同支撑着膀胱、尿道、子宫、阴道、直肠等盆腔器官,既保证了这些器官位置的稳定性.
如果盆底支撑结构受损、退化或薄弱,可能会引起盆底疾病,影响排便、排尿、性生活等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.
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,使盆腔重心向前移动,指向从骶骨到盆底肌肉,使盆底肌肉处于持续、逐渐加重的状态.
胎儿足月时子宫重量增加近20倍,胎头会直接压迫、拉扯盆底肌肉和神经.
孕期雌孕激素、松弛素等会使盆底韧带的胶原蛋白溶解,盆底功能会下降.
当胎儿通过软产道时,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拉扯,导致肌肉组织缺血、萎缩、变性和神经损伤.如果在分娩过程中遇到难产和器械助产,盆底肌肉可能会断裂;盆底筋膜和韧带受损,大量结缔组织纤维化,就像"吊床"两侧的绳索受损一样,为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.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,剖宫产不会损伤盆底,产后不会出现漏尿、子宫脱垂等盆底疾病.事实上,由于怀孕期间对盆底的影响,剖宫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盆底损伤.
产后应尽快进行盆底康复,积极预防和治疗盆底疾病.